【運動戴口罩宜忌】2男戴口罩跑步猝死!疫境運動5大須知

【運動戴口罩宜忌】2男戴口罩跑步猝死!疫境運動5大須知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有見緩和,康文署分階段重開部分康樂場地和設施,市面健身室重開。香港人熱愛運動,運動又可強身增免疫力,戴口罩跑步更安全,還是反而變得危險?

近日,內地有2名學生戴口罩跑步猝死,惹來戴口罩跑步致猝死的疑雲。有內地專家指出,戴著口罩跑步和猝死之間可能沒有必然的聯繫,目前死因未明。在疫情下做運動仍須小心!心臓科專科醫生謝德新指何種運動不應戴口罩、訓練用口罩和N95更好?以下運動時的「安全距離」和須知一定要知。

撰文:心之醫學—心臓科專科醫生謝德新

由於筆者極喜歡做運動,所以近期覆診不少病人詢問我在新冠肺炎肆虐下,健身及做運動有什麼需要留意?戶外運動是不是一定安全?訓練口罩有沒有保護作用?

 

香港人熱愛運動,運動又可強身增免疫力,戴口罩跑步更安全,還是反而變得危險?(kikekiks/unsplash)

香港人熱愛運動,運動又可強身增免疫力,戴口罩跑步更安全,還是反而變得危險?(kikekiks/unsplash)

 

健身室重開要注意…

健身室內空氣不流通,倘有受感染者沒戴口罩而又咳嗽,便有「播毒」風險。此外,受感染者手上可能沾了病毒,若觸摸健身器械,殘留病毒在器械表面,便有傳播風險。健身人士最好帶手套使用健身器,並事前先消毒,用後切勿觸摸眼和口鼻,而且必須徹底清潔雙手。

 

哪種運動應戴口罩?

哪種運動應戴口罩?(01製圖) 哪種運動應戴口罩?(01製圖)

哪種運動應戴口罩?(01製圖) 哪種運動應戴口罩?(01製圖)

哪種運動應戴口罩?(01製圖) 哪種運動應戴口罩?(01製圖)

哪種運動應戴口罩?(01製圖) 

 

1. 低強度運動:可戴口罩

如果做低強度運動,例如舉啞鈴、做瑜伽、緩步跑等可以佩戴口罩,並緊記和其他人保持2至3米距離,因飛沫的噴射距離約2至3米,有足夠的距離就相對安全。謹記使用健身器材後切勿觸摸眼和口鼻,而且必須徹底清潔雙手。

2. 中、高強度運動:不建議戴口罩

但如果運動強度大,例如跑步,尤其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身體需要大量新鮮空氣,佩戴口罩會阻礙呼吸,並會吸入剛排出體外二氧化碳高的空氣,對心肺跟呼吸功能造成影響,令血含氧量不達標。尤其當運動得非常劇烈,血含氧量低會很容易令人暈眩,並增加跌倒受傷的風險。

此外,做運動時佩戴口罩可能會令口罩容易失效,因戴口罩時的呼吸會較為急促,噴出來的氣體會帶有水分,令口罩濕透,有機會影響中層的過濾作用,降低外科口罩功能。另外,在劇烈運動時可能因感覺口罩不舒服,未洗手的情況下就調整口罩,這樣有機會令病毒進入體內。

3. 運動用訓練口罩、N95阻礙呼吸

運動時不建議戴的口罩(01製圖)

運動時不建議戴的口罩(01製圖) 運動時不建議戴的口罩(01製圖)

運動時不建議戴的口罩(01製圖) 運動時不建議戴的口罩(01製圖)

N95

最近有報道指,內地少年戴口罩跑步猝死,其中一位是戴N95口罩,此類口罩令空氣極不流通,會增加運動受傷風險,不建議運動使用。

訓練口罩(低氧訓練口罩)

不少運動員也會佩戴專用訓練口罩(低氧訓練口罩),大家要留意功能與外科口罩完全不一樣。這種口罩的設計是局限每次呼吸時空氣的流通量,因此在同一運動強度下,身體承受的負荷較大,換言之,心臟和肺臟的壓力也較大。

訓練口罩(區嘉俊提供)

訓練口罩(區嘉俊提供)

坊間流傳聲稱最新研發的「呼吸過濾訓練面罩」可以過濾99%以上PFE 0.1um的懸浮粒子、致敏原和細菌,防止在運動時吸入污染物及細菌,保障呼吸系統健康。可是,大家需要留意面罩跟外科口罩一樣會阻礙呼吸。

4. 什麼人不應戴口罩運動?

如果平日慣常有運動的年輕人,如要戴口罩或需降低運動量;但年紀較大的人士,或冠心病患者,戴口罩運動可能對身體構成危險。

5. 做運動要保持「安全距離」

最近不少朋友會選擇郊外或空曠的地方跑步或做其他運動,因為人少的空間相對安全,可以不佩戴口罩。筆者相信戶外人少地方跑步仍然安全,但最後好保持更遠的距離,謹記遵守「安全距離」。

「安全距離」是什麼?在不同情況下的距離會否不一樣?荷蘭燕豪芬理工大學空氣力學專家Bert Blocken做了一項研究,一個人呼吸所噴出的飛沬,除了在身邊漂浮之外,人體移動時向身後產生的氣流,將會令飛沬直接灑在身後的人身上。從電腦模擬的飛沬噴射狀況來看,在高速的運動上,飛沬影響的範圍將大幅增加,結果是:

 

做運動的安全距離(01製圖)

做運動的安全距離(01製圖) 做運動的安全距離(01製圖)

做運動的安全距離(01製圖) 做運動的安全距離(01製圖)

此研究是以空氣力學並非醫學的角度來判斷前後兩人之間的距離,但具有相當參考價值。

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間,家中運動是最安全,亦可以響應醫學界提倡的留在家中呼籲,保護自己,亦保護他人。簡單一張瑜伽𥱊,沒有任何儀器,跟着網上的運動短片,因應不同需要,在疫情間亦可以輕鬆留在家中繼續鍛錬身體。

參考資料:

B Blocken (unpublished Data)

Jasper Chan et al . The Lancet . Vol 395, issue 10223, P514-523

Ka Hung Chan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31/3/2020

Pearce, Katie (2020-03-13). "What is social distancing and how can it slow the spread of COVID-19?". The Hub.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Retrieved 2020-03-29.

心臓科專科醫生謝德新(撰稿人授權提供)

心臓科專科醫生謝德新(撰稿人授權提供)

資料來源: https://bit.ly/2YPk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