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漏症即心穿窿?輕視常喘氣延誤就醫或致心臟衰竭!

心漏症即心穿窿?輕視常喘氣延誤就醫或致心臟衰竭!

心臟病是常見致命疾病,我們最關注的很多時是後天形成的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就像離平安長大的自己很遠?心漏症,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卻不一定能在孩童時期發現,不少患者要到中年出現問題才知道。要了解心漏症,就先要知道心臟運作,心臟科專科醫生陳麒尹藉一宗個案解釋什麼是心漏症。

撰文:心臟科專科醫生陳麒尹

最近一直忙於執拾辦公室,處理一大堆雜物時,竟找到些寶藏般的舊物,一輯完整的兒時讀物「成語動畫廊」!我暫停「大掃除」重溫時,腦海泛起不少關於心臟的四字詞,像一心一意、三心兩意、一心二用……

我不期然想到,作為一位心臟科醫生,我固然清楚心臟的結構、運作,但把這些成語說得朗朗上口的市民大眾,實際上又有多了解於自己體內丶每分每秒都在跳動着的「心臟」呢?

你了解心臟的結構和運作嗎?

 

 

 

 

這時,我回想起一次診症時的畫面。

那天是一個教學門診的早上,有兩位香港大學的高年級醫科生在場「學藝」。我見他們抱着求學心切的精神來到,也抖擻抖擻精神,希望可以做個好老師。

氣喘不斷懷疑是心臟問題

病人是位四十多歲的女性,因為氣促問題而不停求醫,今天之前,她曾被診斷過患氣管敏感,但服用抗敏感藥卻無效;然後又懷疑是哮喘,但用了氣管擴張劑也沒法改善勞動後的氣喘,直到朋友告訴她或是心臟衰竭的情況,才來到我的診所。

我考一考我的學生:「那麼,我們下一步應該如何調查下去?會是心衰竭嗎?還是有其他情況要考慮?」其中一人一臉緊張地回答:「不如安排做磁力共振?」

「當然可以,不過我先選擇做聽診,然後做一次心臟超聲波先。」我說完,就邀請那位女士做以上的檢查。

中年才發現的先天性心臟病?

三十分鐘後,疑團終於解開!原來病人患有俗稱「心漏症」的心房間隔缺損,還併發右心房、心室擴大及輕微肺動脈高壓,導致臨床上常會氣促。

 

了解更多關於心漏症:

心漏症,是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分為心室性及心房性,雖說是先天性問題,但尤其心房性心漏症未必可以很早發現。據我的臨床經驗,有好一批病人都是長大後,甚至到四、五十歲才知悉患病,此前可以完全沒症狀,連聽心跳也不會有異常,我更曾遇過一位因氣促求醫的七十四歲的婆婆,在照心臟超聲波時,才發現有心漏症!

作為醫生,除了斷症,少不了要為病人作詳細解釋。我讓學生們試着解說,過程「蝦碌」不斷,「心房」和「心室」時不時掉亂,弄得我和病人也啼笑皆非。眼見病人一頭霧水,我便請出解畫好助手——心臟模型——來一次終極解釋,為談論如何治療作準備,當然也讓學生們上一課臨床心臟結構學:

心漏症即左右心中間穿窿

人類的心臟位於胸腔,約重300至500克,連接着主動脈、肺動脈、上腔靜脈及下腔靜脈。心臟每天為了供應全身的血液需要,大約需要跳動十萬多次。總計一生,我們的心臟平均大概會跳動35億萬次!

心臟分為左右兩邊,右心主要回收缺氧血再泵往肺部,而左心主要泵血到身體其他部分,每邊心都有心房及心室,血液會「穿房入室」,先進入心房,再流往心室,然後再泵出心臟。在左、右兩邊心中間存在一道間隔,以阻止兩邊心的血液作混合,而我們剛談及過的心漏症,就是這個間隔出現先天性的缺損。

太遲發現或需心肺移植

心漏症本身並不難治療,一般可以透過開胸手術或微創手術,把左右心之間穿了的「洞」封好,但也有在很後期才發現的案例,因為長年累月的心漏引起的併發症如肺動脈血壓高或右心發大、衰竭已不能逆轉,就可能需要心肺移植才能解決。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麒尹(撰稿人授權提供)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麒尹(撰稿人授權提供)

 

資料來源:  https://bit.ly/2xQW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