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食止痛藥 身體負擔大

亂食止痛藥 身體負擔大

不少人長期飽受身體痛症困擾,例如腰背痛、肩頸痛、坐骨神經痛、關節痛等,令工作和生活大受影響。有些人每逢感到痛楚,第一時間不是求診醫治,而是自行吃止痛藥。但止痛藥治標不治本,切忌亂食,服用過量會對身體造成沉重的負擔,有機會產生副作用,可能傷害肝、胃、腎和心臟血管。

兩大類止痛藥

常用的消炎止痛藥,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亞士匹靈(Aspirin)及撲熱息痛(Paracetamol),藥效較弱,一般適用於止痛退燒,有助紓緩頭痛、經痛、牙痛、輕度的腰背痛和關節痛等普通痛症。第二類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例如布洛芬(Ibuprofen)、吲哚美辛(Indomethacin)及萘普生(Naproxen),藥效較強,有解熱、止痛和消炎的作用,常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較嚴重的腰背痛、痛風症、神經性肌肉失調症及軟組織發炎。

止痛藥可能引起副作用?

主要的副作用是刺激胃黏膜,所以必須在飯後用開水送服,為有效減低對胃部的刺激,可與制酸劑胃藥同服。另外有其他副作用,包括作嘔作悶、耳鳴等。

撲熱息痛

經由肝臟代謝,較少會引起胃部不適,但不宜長期及過量服用,24小時內不可服用超過4000毫克,以及切勿同時服食其他含有撲熱息痛成分的藥物,否則容易損害肝臟。服藥期間,必須停止飲酒。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副作用較多,可能引起腸胃不適、頭暈、腹瀉,甚至胃出血。因此,患者須經醫生處方才可服藥,而且應於飯後服藥,或與制酸劑胃藥一同服用。服藥後,若發覺大便稀爛和呈黑色,或有嚴重頭痛、肚瀉、眼部浮腫,或皮膚出紅疹等情況,應立即求醫檢查。懷孕期或哺乳期婦女,以及消化性潰瘍患者,忌服此類藥物。

切勿過量服用止痛藥
以免傷害身體

擅自短時間內濫用大量服食止痛藥,有機會令肝功能受損,造成肝衰竭,出現黃疸、神智不清等徵狀,嚴重會有生命危險。如有嚴重肝硬化人士,服用前應諮詢醫生。另外,服用過量還容易導致消化道損傷,輕則胃黏膜受損,重則出現潰瘍、出血,甚至穿孔,危及生命。而有部份患者也會出現皮膚紅疹、嘴唇腫、發燒、喉嚨痛、眼睛不適及口腔潰爛等藥物過敏的症狀。

如果本身已出現腎功能差及年紀大的人士,不建議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以及高劑量的阿斯匹靈,因為會減少腎的血流量,嚴重起來可能會造成急性腎衰竭,出現小便少、無尿、水腫等問題。而一般健康的民眾,為了避免出現腎臟受損的情況,也必須按照醫生或包裝指示使用,盡量服用最低劑量,用藥時間愈短愈好,避免長期服用。此外,非類固醇類止痛藥容易傷胃,長期服用或吃過量會導致胃潰瘍、胃出血等問題,出現胃痛、大便出血、大便變黑等徵狀。醫生處方此類止痛藥時,大多會連胃藥同開,故大眾不應自行購買及進食。

參考資料:

https://bit.ly/3wyGS35

https://bit.ly/355JH0a

https://bit.ly/3u6cK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