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痛排便不清6大症狀 11種易發病食物大蒜牛奶要避免

肚痛排便不清6大症狀 11種易發病食物大蒜牛奶要避免

肚痛、肚瀉情況經常無故地反覆出現?你可能患上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

腸易激綜合症的確切成因不詳,不過,心理壓力和食物習慣有機會引發徵狀,如果你有腸易激綜合症,進食以下11種食物時便要留意。

日常生活中動不動就肚痛、肚瀉,這類被俗稱為「玻璃肚」的人,其實很可能是「腸易激綜合症」患者。(GettyImages)

日常生活中動不動就肚痛、肚瀉,這類被俗稱為「玻璃肚」的人,其實很可能是「腸易激綜合症」患者。(GettyImages)

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種功能性腸胃問題,由腸道蠕動不協調造成,主要徵狀包括腹痛、大便習慣改變,肚瀉便秘交替發生、大便帶有黏液、排便時總有排不乾淨的感覺等。若在過去一年,平均有3個月或以上時間會反覆出現肚痛和肚瀉情況,就有可能患上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徵狀:

腸易激綜合症徵狀(01製圖)

腸易激綜合症徵狀(01製圖) 腸易激綜合症徵狀(01製圖)

腸易激綜合症徵狀(01製圖) 腸易激綜合症徵狀(01製圖)

腸易激綜合症徵狀(01製圖) 腸易激綜合症徵狀(01製圖)

腸易激綜合症的確切成因不詳,但相信是結合多種因素所致,而心理因素如壓力和食物亦有機會引發徵狀。

對大部分腸易激綜合症患者而言,養成健康飲食及生活習慣是舒緩徵狀的最佳途徑。每個人的消化和食物觸發因素都有所不同,留意自己在進食哪些食物後產生不良反應,並減少進食相關食物,便可以降低引發腸易激綜合症的機會。

以下11種食物有機會引發腸易激綜合症:

1. 非水溶性纖維

非水溶性纖維在大腸中會吸收水分而膨脹,刺激消化系統蠕動,有助排便和減少便秘發生,但可能會導致或加重某些腸易激綜合症患者的腹瀉及腹脹。

非水溶性纖維主要食物來源包括非水溶性纖維的食物,例如全麥麵包、全麥稻米和含麥糠的早餐穀類、根莖類、果皮等。

2. 麩質

麩質是一種可在小麥、大麥及黑麥找到的蛋白質,某些人會對麩質敏感,引起以腹瀉為主的腸易激症狀。它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造成腸細胞的變化,導致營養吸收不良。

許多患有腸易激綜合症的人也有麩質不耐症,有研究表明,對某些人來說,對麩質敏感可能與腸易激症狀有關,而無麩質飲食可以改善這些症狀。現時市面上愈來愈多無麩質產品,不論是意粉、蛋糕或餅乾,也可以找到無麩質食品代替。

3. 乳製品

許多患有腸易激綜合症的人同時對乳糖不耐。乳糖不耐症是一種對含有乳糖的食物耐受度不佳的情形,症狀包括腹痛、腹脹、腹瀉、產氣及嘔吐。最常見的原因是乳糖酶基因表現減弱,導致可以消化乳糖的乳糖酶不足,也可能是小腸絨毛上的乳糖酶不夠,少部分可能是小腸粘膜受損造成。

如果你對乳糖不耐並且患有腸易激綜合症,可能需要考慮使用米奶、杏仁奶、豆奶等替代牛奶的產品。

4. 油炸食物

對於腸易激綜合症患者來說,進食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會增加腹瀉的機會,而油炸食物實際上會改變食物的化學成分,使其更難消化。你可以考慮以烘烤方式烹調自己喜歡的食物,少油之餘亦更健康。

5. 豆類

豆類是蛋白質和纖維的重要來源之一,亦可以增加糞便的體積以改善便秘問題,但是它們也會引起氣體、腹脹和抽筋等腸易激徵狀。

6. 含咖啡因飲料

所有含咖啡因的飲料,包括咖啡、汽水和能量飲料等都會對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腹瀉。如果你需要增強能量或提神,可以考慮吃些零食或散步。

7. 加工食品

現代人生活忙碌,不少人在下班後會購買加工食品回家加熱當晚餐,如冷凍薄餅、意粉等,不過,加工食品大多含大量添加劑或防腐劑,可能引發腸易激徵狀。

在可能的情況下,自己做飯或購買新鮮食品通常比購買加工食品更好,或是盡量選購最少添加劑或防腐劑的食品。

8. 人工甜味劑

人工甜味劑大多含三氯蔗糖、乙酰磺胺酸鉀和阿斯巴甜等成分,通常出現在無糖糖果、汽水、香口膠、減肥飲料甚至漱口水中。

這些成分很難讓身體吸收,亦會觸發腸易激綜合症患者的徵狀,如腹瀉,患有腸易激綜合症患者若進食無糖產品時,謹記小心閱讀成分標籤。

9. 酒精

酒精飲料容易引發腸易激綜合症,當中啤酒通常含有麩質,而葡萄酒和調酒通常含有高糖分。攝取過多時,無法在小腸吸收而直接進入大腸,帶入水分、造成腹瀉;一旦經過腸道細菌發酵,會產生氣體並引起腹脹、腹痛。

除了限制含酒精的飲料外,可以考慮飲用無麩質啤酒或混合了普通蘇打水且不含人造甜味劑或加糖的飲料。

10. 大蒜和洋蔥

大蒜和洋蔥難以在腸道內分解,腸易激綜合症患者容易引起氣體和痙攣。

11. 西蘭花和椰菜花

西蘭花和椰菜花都是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很難讓人消化,甚至會導致便秘。

每個人的消化和食物觸發因素都有所不同,一些患有腸易激綜合症的人可以受耐某些食物,而其他人則不能,了解自己的身體,了解哪些食物使你感覺不好,並限制攝取相關的食物吧!

(資料來源:healthline,卓健)

資料來源: https://bit.ly/30utD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