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類偵測乳癌的乳房檢查作用各異,放射科專科醫生岑承輝剖析各項檢查的優缺點,並建議如何選擇降遺漏腫瘤檢測的風險。
目前乳房檢查主要是乳房造影及超聲波掃描,是放射科專科醫生經常進行的工作。放射科專科醫生岑承輝表示,香港建議40歲以上女士每隔1至2年進行乳房造影檢查,以早期偵測乳癌情況。
岑醫生指出,乳房造影在東方女性身上,應加上超聲波,效果更理想,能更全面偵測到癌症。因為東方女性乳腺較密集,乳腺本身呈網狀樹枝,全部聚焦於乳頭。在2D乳房造影中,乳腺會交疊,有機會把腫瘤遮蓋。
▲ 3D立體乳房斷層造影。(湯炳強攝)
較新的3D立體乳房斷層造影是逐層看,好像把本書逐頁揭開,影像更清晰,準確性高了,也可知鈣化點是否聚焦,因聚焦鈣化點較大機會是惡性。
乳房造影加上超聲波
他建議進行乳房造影檢查外再加超聲波,是因為就算是3D,都有機會遺漏腫瘤的蹤迹。他說:
因為當一些細小腫瘤的密度與乳腺差不多時,都有可能出現「漏網之魚」。加上超聲波掃描,有助加強檢測。
坊間一些檢測,如超聲波照甲狀腺、乳房、上腹下腹,而無加X光造影,很多人會問:超聲波與乳房造影有何不同?岑醫生解說,不同之處是看不同範疇,兩者都看到癌腫瘤、良性瘤和纖維瘤,超聲波睇水囊或某些癌腫瘤、纖維瘤會擅長些。
乳房造影是看一些乳房微少的鈣化點,鈣化點分良性及惡性,從乳房造影中可估計這些鈣化點是惡性或良性,這都是超聲波未能看到的。所以,做完超聲波而毋須進行乳房造影,這並不盡然。
▲ 電腦掃描 CT Scan。(湯炳強攝)
有家族史宜提早30歲開始檢查
雖建議40歲以上女士,每隔1至2年進行乳房造影及超聲波檢查,但如本身家族有不正常基因,他建議30歲時可先做磁力共振,有助篩查早期乳癌。
除非病人乳房已有硬塊,否則一般不建議30歲時做乳房造影,原因有二:一是這檢測方法有一定輻射量。二是年輕女士乳腺密集較高,做完也未必可發現腫瘤蹤迹。除非是帶有與乳癌相關的高危基因BRCA-1及BRCA-2,則建議及早進行磁力共振。任何檢查都各有優點及不足處,因此各種方法應該相輔相成。
至於不少人覺得乳房造影的「夾胸」過程痛楚,岑醫生指現在已改善不少。
用新機3D都不會好痛,過來人感覺是可忍受到甚至不覺痛,不像傳統2D那些個個夾到叫救命。
記者:周美好
資料來源: https://bit.ly/3fWsn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