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肆虐,令大眾憂心忡忡,不少人更為了買口罩通宵達旦排長龍。註冊中醫師李顯揚指,冒著冷風排隊可使體內正氣(抗病能力)不足,易遭受病毒侵害。另外,坊間流傳不少防疫湯水和藥方,其實亦不是人人都適宜飲用,李醫師為此提出飲食、生活提示及中藥香囊等妙法,助大家更有效地預防疫病。
撰文:註冊中醫師李顯揚
近日的武漢肺炎人人自危,市民為了搶購一盒口罩,整晚冒著寒冷天氣,作出最大能力以預防染病。其實,中醫認為抗疫的重點在於「氣血流通、內無積熱、避其毒氣」。
早前九龍灣有公司發售大量口罩,逾千人通宵排隊。(張浩維攝)
湯水、藥方應據體質服用
現時網上流傳大量預防肺炎的抗疫湯方,然而事實上,中醫理論認為每個人存有個體差異,男女老幼均有不同的體質,所以並不存在「通用方」或「通用湯水」能適用於所有人。
讓我舉一個例子,有說法指喝菊花茶、涼茶等對喉嚨痛十分有效,但其實中醫理論中有分「實熱」及「虛熱」。菊花茶、涼茶如廿四味和夏枯草等,大多是性味甘寒或苦寒以清「實熱」,對於吃煎炸食物而出現的喉嚨痛或許有幫助;但若因為長期夜睡、思慮過多、飲食不節、縱慾等情況所導致的虛熱上炎,從而出現喉嚨痛,飲涼茶則會加劇症狀,所以虛實不分而胡亂用藥是十分危險的。
隨著肺炎疫情蔓延,不少人提出各式各樣的預防方法,但還須查證是否適合才可採用。(資料圖片)
預防重點:減體內痰濕禦風避寒
面對是次肺炎,大眾最關注的是「發熱與否、咳嗽與否、是否難以確診、是否要有最強勁的口罩才能預防」。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意指人的正氣(抗病能力)充足,便能抵禦外邪,從而不會患病,所以見到非常多市民為了搶購一盒口罩,而冒整晚的寒冷天氣的情況,令人擔心。
而另外一本中醫的經典《傷寒論》中曾提及,咳嗽的疾病機理是心下有水氣,意指患者固有痰飲在體內(意指患者自身易有痰濕,而消化較弱及嗜吃生冷食物的人士易生成痰濕),再加上外感風寒導致。因此,預防重點是減少體內痰濕的生成,禦風避寒。
了解李醫師建議的日常防疫措施:
飲食上的注意事項
1. 多吃袪痰濕食物
中醫常用的袪風寒、袪痰濕的藥物包括生薑、陳皮、茯苓及薏米,作用如下:
生薑:為溫中的第一要藥、可驅寒溫脾胃陳皮:可健脾理氣化痰茯苓、薏米:可健脾袪濕
平常煮食不妨多加以上4種藥物在食物當中,以減少痰濕生成的情況。
2. 飲食清淡、少煎炸和紅肉
日常生活中,應飲食清淡、少食煎炸食物和紅肉等,以減少體內積熱的情況,能降低因食滯而感邪的機會。
運動和穩定情緒助抗疫
注意飲食的同時,適量運動、適當休息及減少外出感邪亦十分重要。由於中醫認為情緒太過會致病,如現時大家對疫情的驚恐及思慮太過則會傷及脾腎,對消化和精神狀態會有一定的影響,從而會降低正氣抗邪的能力。當然,染病時需要盡快服藥,但同時不可忽略情緒狀態,減少精神負擔對於氣血流通也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性。
燒艾及中藥香囊袪濕
除此之外,中醫亦有一些小方法可考慮使用,如燒艾及中藥香囊。據悉現代研究發現燒艾有一些抑制病毒的作用,但對冠狀病毒有沒有效用、應用時間多久才好,暫時尚未有定論。而燒艾可以袪寒濕、通經絡,在現時天氣寒濕的時候,如沒有對艾煙有氣管敏感不適、咽乾和咽痛的話,可以考慮使用。大家可從有保證的藥店購入艾條或艾灸盒,在住處以「燒香」形式燃點艾條,使艾煙煙熏家居。
而中藥香囊傳統上減穢濁、助化濕的作用。一般會加上蒼朮、丁香、艾葉、花椒、辛夷、蒼耳子、薄荷、陳皮、薄荷等中藥以辛散濕濁。當代有些小型的應用研究,說明佩戴中藥香囊可以些微減低佩戴者患感冒的情況。如果大家沒有患G6PD(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缺乏症),可從藥源有保證的藥店購入中藥,或可考慮自行製作。至於自行製作的方法,可將上述各款中藥加曬,取1至3克等份放入布製袋。
最後,大家要緊記保持氣血流通、內無積熱、避其毒氣,並千萬不要胡亂服藥。若身體不適需要服藥,謹記先向中醫師查詢,在醫師指導下用藥才是安全之舉。
註冊中醫師李顯揚(撰稿人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