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怎麼辦?不吃藥靠飲食也改善!

胃痛怎麼辦?不吃藥靠飲食也改善!

都市人食無定時、工作繁忙、生活壓又大,不時襲來的胃痛可以說是所有香港人的通病。其實胃痛的原因不只一種,而胃潰瘍、慢性胃炎也有可能演變成胃癌,絕對不能只吞胃藥了事!以下就為大家分析胃痛的成因,並告訴大家胃痛時應該吃什麼 !

shutterstock_1185264241.jpg

胃痛的原因

常見的胃痛可能是因為生活習慣不良、胃部疾病,造成胃酸分泌過多,使胃黏膜受損、潰瘍,進而產生疼痛,原因大致上有以下幾種:

shutterstock_590101142.jpg

壓力大、自律神經紊亂

壓力大會使自律神經紊亂,導致受自律神經控制的胃、十二指腸的運作出現異常,讓胃酸分泌過多,使胃黏膜容易受傷、潰瘍,繼而引起胃痛。

shutterstock_1493526767.jpg

吃太多、喝太多或吃了刺激性強的食物、喝酒

暴飲暴食,或是吃了大蒜、辣椒、酒精等高刺激性的食物、會促進胃酸分泌的碳酸飲料、果汁、吸煙等,都可能會造成胃痛、胃黏膜發炎。

shutterstock_1886551888.jpg

十二指腸潰瘍

十二指腸與胃部緊緊相連,長期吸煙、壓力大、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都可能使胃酸分泌過多,流進十二指腸時就造成十二指腸受傷、潰瘍,產生黑便、打嗝、煩躁、貧血、倦怠等症狀,飢餓時症狀會更明顯。而一般來說白天胃酸分泌較少,多在夜間,所以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容易在睡夢中痛醒。

shutterstock_716745874.jpg

急性胃炎

暴飲暴食、壓力、食物中毒、過敏、病毒等因素會讓胃黏膜發炎、潰瘍而造成疼痛、噁心、下痢等症狀。急性胃炎大多靜養2-3日就能痊癒。但若是症狀嚴重,甚至導致嘔吐、吐血、血便等問題,務必就醫尋求治療。

shutterstock_1383391190.jpg

慢性胃炎

80%的慢性胃炎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此外也可能與壓力、非類固醇消炎藥副作用、喝酒、抽煙、自體免疫系統疾病等因素有關,並會使胃黏膜變弱,讓胃部重複發炎,導致胃部機能降低,造成胃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脹、胸口灼熱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併發胃潰瘍、胃出血、胃腫瘤,且有癌變的可能。

shutterstock_180950963.jpg

胃潰瘍

胃潰瘍是胃黏膜被幽門螺旋桿菌傷害,或是長期飲酒、使用阿斯匹靈等藥物,造成胃黏膜脆弱。此時若再受到刺激,胃黏膜就可能被自身的胃酸或消化液給消化掉,導致胃潰瘍,產生黑便、上腹灼熱疼痛、吐血等症狀,並且有可能轉變成胃癌。

shutterstock_1167249841.jpg

胃癌

常見於50-60歲男性,多數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發現時已是晚期,且胃癌第四期五年存活率只有9%,更需多加注意。部分患者可能有腹部脹痛、噁心嘔吐、食慾低落、消化不良、腹瀉、打嗝、吞嚥困難等和胃炎相似的症狀。胃癌成因一般認為與遺傳、飲食習慣、環境、貧血等因素有關,如有出現胃部不適症狀,建議盡快就醫尋求協助,透過胃部內視鏡釐清病情。

 

胃痛怎麼辦?胃痛吃什麼?

shutterstock_590101142.jpg

動物性油脂

比較虛弱、容易胃痛不舒服的人,可以選擇動物性油脂,比起植物性油脂更容易分解吸收。

shutterstock_1493526767.jpg

容易消化的食物 選擇容易消化的流質食物,如清淡的清粥、豆腐,或是將蔬菜切碎、煮熟,對於容易胃痛、胃不舒服的人來說,也是減輕不適感的好方法。

為了方便,許多人還是習慣胃痛便吃胃藥。不過,若長期服用胃藥,可能會造成失智、腎功能損傷、肝硬化、性功能障礙、心臟衰竭等副作用,建議由專業醫師評估,針對患者的病因與症狀開立胃藥,才能將副作用降到最低。

REF:

https://bit.ly/3tGFB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