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冠心病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治療

了解冠心病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治療

心臟病為香港第三號殺手,當中以冠心病為主要死因。衛生署2019年資料顯示,因冠心病而入院及死亡數字逾3.4萬人;每天平均約有10.2人因冠心病而死亡。

冠心病是常見心臟疾病,成因是負責為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因脂肪積聚變窄或阻塞,令心臟血液供應不足,患者可能出現心絞痛、心肌梗塞。冠心病高危因素眾多,分為可控制因素,如肥胖或因血壓、血糖、膽固醇水平過高而導致心血管硬化;不可控因素包括年紀、家族病史、性別。一般而言,男士患冠心病風險較高;而隨年紀增長,心血管會老化並失去彈性,如家族有早發性冠心病或膽固醇過高,均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主要病徵及先兆:

  • 心絞痛
  • 氣促、臉色蒼白
  • 噁心、嘔吐或消化不良
  • 胸口痛,胸口翳悶或胸口有被壓迫

 

治療方面,可分為藥物治療、介入導管治療(俗稱「通波仔」)及心臟手術治療(俗稱搭橋手術的血管繞道手術)。慢性冠心病,患者主要面對心絞痛、氣喘問題,一般會先以藥物治療,如使用抗血小板藥,減低血管急性栓塞及心臟病發風險;亦會用降膽固醇藥。研究指出,即使體內膽固醇水平不高,使用降膽固醇藥也可避免膽固醇在血管積聚,避免形成血管粥樣硬化。另外,可處方舒張心臟血管、減低心臟負荷的藥物,紓緩心絞痛。若用藥後仍有嚴重心絞痛,建議進一步檢查,視乎血管狹窄程度,決定是否需要通波仔手術。如有急性心肌梗塞,血管突然有血塊積聚而阻塞,要盡快開通血管,降低阻塞對心臟的損傷。一般而言,可選擇注射溶血針溶解血塊,或做緊急通波仔手術,用球囊和支架開通血管。溶血針有效程度約六至七成,但較易危害其他部位,如腦部有出血風險,導致嚴重併發症。故情况許可,建議做緊急通波仔手術,用支架、球囊打開阻塞的冠狀動脈,及時拯救心臟肌肉。

現時,心臟檢測可用非入侵性的心電圖檢查初步了解心臟情况。靜態心電圖可看到以往曾否有心臟病發、肌肉壞死迹象;運動心電圖則可檢查心臟受壓下,心血管會否因狹窄而血流不足,兩款心電圖準繩度屬中等。現時除了醫院,私營檢測中心也會提供服務。此外,也可透過臨床檢查,檢查病歷、血液檢驗、超聲波、冠狀動脈造影、磁力共振掃描、心臟顯影等方法診斷和評估血管健康狀況。

 

 

 

Ref:

https://bit.ly/2U0hD8X

https://bit.ly/2TRMSmN

https://bit.ly/3raCiTV

https://bit.ly/36wAWcw